國務院近期又出新政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審核即將取消?我們來看看是怎么回事!
01國家高新技術審核取消?實行“報備即批準”?!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工作方案的批復》(國函〔2020〕123號)第18條要求:
特定領域內的企業 | 從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關鍵材料等領域的企業 |
從事生產研發的企業 | 生產研發類規模以上企業 |
從業時間限制 | 一年以上 |
境內研發費用比例要求 | 中國境內發生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50% |
企業如何應對
特定行業(研發類規模以上)的企業
按照文件的要求,“報備即批準”享受所得稅優惠后,主管機關會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對發現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的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問題是,事中和事后該如何監管?如果不符合要求該如何處理?
按照《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事項辦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23號)的規定,企業享受稅收優惠的,應按照規定歸集和留存相關資料備查(資料需要保管10年)。在稅務機關事后監管過程中,重點檢查企業的留存備查資料。如果企業不能按照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留存備查資料的,稅務機關將依法追繳其已享受的企業所得稅優惠,并按照稅收征管法等相關規定處理。
所以,盡管特定行業的企業可以享受到“報備即批準”的流程優惠,但仍然無法免除在享受稅收優惠后和其他企業同樣要嚴格按要求準備留存備查資料的義務。
其他行業的企業
根據最新政策,滿足條件的特定領域可以實行報備即批準,但對于一般領域的企業,還是要進行申請認定程序的。
明年想要申報高企的企業,建議還是依據現行政策做好申報的準備工作。
一、本次試點要求的門檻1. 特定行業: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關鍵材料等
2. 規模以上。因為規模以上是要納入統計的,大數據監管方便,作弊成本高3. 從事生產研發的企業4. 從業一年以上5. 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超過研發總額的一半
二、加強管理
自行申報備案,主管部門組織抽查,查到違規就會加大處罰,讓企業不敢違規報備。即自行備案,自我負責。
三、未來高企認定的趨勢總體方向是改為備案制度。這種便利是否會推廣到其他行業?理論上講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軟件企業,從開始年年認定到后來取消認定就是很好的證明。高企認定改為備案制度應該是顯然的趨勢,當前只是試點,后期逐步推廣或許需要2-3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