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為了什么去推動這個變革,顯然,我們必須聚焦客戶的需求,從產業的價值鏈來看,消費者的需求帶來了生產制造的變化,而生產制造帶來了智能設備的需求,這一需求給自動化、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挑戰,而這又延伸給上游的IT、傳感器帶來了變化的需求。
小批量與低價格天生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
無論4.0、制造業2025其所瞄準的對象必須是實現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在過去,大批量的生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定制化意味著價格高且由于批量小而無法實現低成本,小批量與低價格是一個天生的矛盾,那么,必須解決這一矛盾,使得生產小批量的同時,也能獲得較低的成本,使得“物美價廉”得以實現。
系統思維是涵蓋在整個工業4.0的設計架構里,系統性是指一方面,框架性解決的是以整體的方式來闡述各個單元之間的關系,而這在三維的工業4.0體系里得到了最為明確的描述,從垂直、水平與生命周期三個維度來構建體系:
1、垂直解決的是信息,從底層到上層的流動關系與接口;
2、水平解決的是價值鏈的前后之間的數據交互與協調;
3、生命周期則以動態的方式闡述各個階段的任務側重、方法與接口問題。
數字化、信息化、集成化,真正的數字化來自于“精益生產”
我們將采用了數字伺服、計算機采集、MES等的生產系統稱為“數字化系統”,簡單的理解為基于PC的技術即為數字化系統,個人對于數字化的理解并不完全是這樣的,因為,這里的計算機、數字采集是一個工具性的,而真正的數字化則是來自于“精益生產”,它將整個生產進行了流程化的細分,將消除浪費、降低成本與提高品質設定為其目標。
采用了標準作業與作業標準等將整個生產進行了數字化,盡管沒有計算機信息系統,但是,通過相應的工具、表格、統計方法等可以對整個生產進行持續改善。
生命周期概念——敏捷生產并不是某個環節
安全是一個典型的全生命周期概念,安全技術包含了:風險評估、系統規劃、安全程序設計、測試、認證、運行、拆除等多個環節,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意味著并不是某個環節,而是整個生命周期里都要滿足的測試與認證。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不能存在一個產品比另一個產品更好這種傳統意義上的概念,而是整個系統包括各個環節:硬件、軟件、操作等通過了認證的,就是一個安全系統,并且這個安全系統并非是絕對的,而是滿足統計學上的極低概率。由于提供了更為集成的系統,也使得系統的復雜性得以提高,這個時候,企業對于自動化系統的要求變得更為全局,要滿足整個生命周期的成本核算。
開放性——未來4.0時代,必然是一個合作的時代
開放性要包含了更多的內涵在里面,而非簡單的闡述,在某種意義上,一些企業所宣稱的開放系統并非真正的開放系統。工業4.0將消費世界、商用產品領域的技術延伸到了自動化與工業生產系統,而另一方面,消費世界的應用將與工業世界互聯,產生大量的需求數據給CRM,延伸到MES的應用。
4.0時代,必然是一個合作的時代,傳統的競爭模式逐漸為跨界的合作、聯盟所代替,價值鏈必須得以延伸。而試圖去封閉就是回到過去,新的生態系統正在逐漸在各個領域形成,資本、產業、消費、研究得到了互聯,形成新的跨界商業機會,推動產業向前。
把定制帶進千家萬戶,展示定制與互聯網+模式下的真正魅力
在時尚領域,高級定制是處于時尚工業象牙塔頂端的工藝,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的夢想。然而高定在人力、物力、財力三方面都必須有極驚人的消耗。而且這種尊寵甚至只有呈個位數的超級VIP才可能專門擁有。如今定制已成為一種流行風潮,越來越多的時尚人士開始追求個性定制,打造專屬自己的輕定制。輕定制,是從測量、打版、生產、物流等的整個智能化解決方案。
思維的轉變必須先行——變工業創新,大勢所趨
思維的轉變才是真正的轉變,僅僅是形式的轉變不能稱為真正的創新,創新僅僅是Innovation,而革命是Revolution——沒有思想的變革,不存在所謂真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很多時候,我們所討論的其實仍然是過去所未實現的問題,但,那不代表著真正的4.0所指的意義。我們站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中國仿佛變成了工業創新的核心,德國、瑞士、捷克、香港、臺灣紛紛與中國制造2025建立連接。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密集發布制造領域相關標準制定計劃與單項冠軍企業培養計劃,為工業創新轉型落地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各省區積極根據當地實際產業分布情況發布相應的落地政策。
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將發展戰略重心轉移至制造業,尤其是智能制造的推進步伐逐步加快,而中國成為各國競爭的主戰場之一?!吨袊圃?025》、“互聯網+”、工業物聯網等政策戰略帶來了一系列市場機會和增長點,工業巨擘的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戰略亦與中國市場相融合。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吸引力越來越強,那些所謂“外資撤離、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會不攻自破。